【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】边际效用递减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,用来描述消费者在连续消费同一商品或服务时,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满足感(即效用)逐渐减少的现象。这一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关于消费者行为分析的重要基础。
一、
边际效用递减是指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量增加,从每一新增单位中获得的额外满足感会逐渐下降。例如,一个人在非常口渴时喝第一杯水,会感到极大的满足;但随着他继续喝水,每多喝一杯带来的满足感就会逐渐减少,甚至可能变成不适。
该理论由19世纪经济学家提出,如德国的戈森(Gossen),并被后来的经济学家如杰文斯(Jevons)、门格尔(Menger)和瓦尔拉斯(Walras)进一步发展。边际效用递减不仅解释了消费者如何做出购买决策,还为价格理论和市场均衡提供了理论支持。
二、表格展示
概念 | 内容 |
定义 | 随着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消费量的增加,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逐渐减少。 |
提出者 | 戈森(Gossen)等经济学家 |
核心思想 | 消费者从每一单位商品中获得的效用随消费量增加而递减 |
举例说明 | 吃第一个汉堡很满足,第二个可能感觉一般,第三个可能不想吃了 |
应用领域 | 消费者行为分析、价格制定、资源配置、福利经济学 |
影响 | 解释为什么商品价格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 |
局限性 | 不适用于所有情况,如某些奢侈品或收藏品可能不会出现递减现象 |
三、实际意义
边际效用递减理论有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,也帮助消费者优化消费组合以实现最大满足。同时,它也为政府制定税收政策和福利分配提供理论依据。
总之,边际效用递减是理解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的重要工具,是经济学中不可忽视的基本原理之一。